拿到华为Mate 80 Pro Max的那一刻,其实心里是有点仪式感的。
一方面,这是一年里最受关注的旗舰手机之一,另一方面,它身上也汇集了华为这一阶段最前沿的一批技术:全金属机身、超透亮灵珑屏、第二代红枫原色影像、创新的无网通信能力,还有最新的鸿蒙操作系统6。
简单来说,这是一台光看发布会你会觉得信息量有点大,必须真正上手,才能把那些关键词一点点拆开的产品。
拿起手机那一瞬间,和以往Mate系列相比,Mate 80 Pro Max最大的不同其实不是重量,而是那种一体化金属的触感。
手指在机身背部滑过时,能明显感觉到一种细腻又不滑手的金属质感,这种介于磨砂和丝滑之间的手感,很容易让人多摸几下。

机身背面这次并不陌生,也不完全熟悉。华为Mate 80 ProMax 延续了Mate家族的星环设计语言,圆形影像模组位于背部中轴偏上的位置,XMAGE标识非常醒目,搭配上方的闪光灯,还是那个辨识度很高的Mate味道。
但当视线往下移,你会发现这次的故事不止一个圆。在星环模组下方,还有一个大小几乎一致的浅色圆环,它和上方的影像模组一起,勾勒出一个类似数字8的双环造型。

把手机在灯下稍微转一转,你会发现背板并不是单纯的金属拉丝,而是带有光辉微纹的工艺效果。不同角度下,纹理的明暗变化会产生一种类似光影在表面流动的观感,配合金属本身冷冽但不生硬的质感,会让整机看起来比传统玻璃后盖更有层次感。
从侧面看过去,Mate 80 Pro Max的中框同样采用金属材质,过渡比较圆润,握在手里的时候边缘不会硌手。
虽然它是一款大尺寸旗舰,但是中框和背部曲线的衔接做得比较自然,再加上金属背板本身带来的摩擦力,即便裸机握持也不会有随时要滑落的紧张感。
按键和开孔布局上没有太多花哨的变化,电源键和音量键都在熟悉的位置,上手就能盲操作。

转到正面,超透亮灵珑屏是这台手机的另一个视觉焦点。这块屏幕采用了2.5D直屏设计,四周边框控制得比较克制,整体观感很规整,在点亮屏幕的那一刻,亮度和通透感会给人一种屏幕离内容更近的感觉。
得益于更高的透光率和更细腻的屏幕调校,无论是系统界面还是图片、视频内容,都呈现出一种偏清晰、干净的观感。

简单把外观看了一圈之后,我做的第一件事当然是开机。
Mate 80 Pro Max 预装的是最新的鸿蒙操作系统6,开机动画和引导流程很熟悉,但是细节上会给人一种比上一代更利落的感觉,从语言选择、账号登入到桌面加载,每一步都比较干净,伴随的过渡动画也控制在一个刚好看得见但不拖沓的节奏里。
不仅系统足够流畅,像微信、抖音、美团和小红书等日常常用的三方应用,在Mate 80 Pro Max上的表现也都足够出色,没有那种仓促适配的违和感。
在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,我个人会比较放心地说一句:以目前体验下来,鸿蒙生态的适配度已经超过96%了,该用的主流应用基本都表现得很成熟,而且还有不少独家能力是其他系统暂时给不了的。
如果你本身有一些比较小众的工具需求,系统里的卓易通也能帮你安装到更多冷门但好用的App,把生态是不是够用这个问题从另一个维度补足。

影像自然也是Mate 80 Pro Max体验上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不过由于我们这次上手时间有限,因此咱们来测试一个我个人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——多摄一致性。
在同一场景下,我们依次切换了1倍、超广角、4倍、6.2倍以及10倍等不同焦段。切换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变焦动画比较平滑,系统并不会刻意放大变焦过程,而是尽量保持取景画面的稳定性。
这种从0.6X到10X看起来像同一台相机的感觉,对习惯多焦段构图的用户来说非常重要,它会让你在构图时更多关注画面本身,而不是担心切换焦段后色彩会失控。
至于Mate 80 Pro Max的更多相机玩法以及与样张解读,我们也将在后面的深度评测中予以呈现,敬请期待~
除了日常影像和系统体验,这次华为还在Mate 80 Pro Max上塞进了几个颇具探索味的功能,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户外探索模式。
简单理解,它是为喜欢户外徒步、露营、越野等活动的用户准备的一整套工具。进入相关界面后,可以看到与花瓣地图和两步路合作打造的户外路线信息,据称已经有超过一万条精选路线覆盖不同地区和难度等级。

与户外探索模式同样值得一提的,是华为在Mate 80 系列上首发的700MHz无网应急通信能力。简单说,这一频段的信号穿透力和覆盖范围都更强,在复杂地形或者建筑物密集的环境下,更有机会在关键时刻抢出一条生命通道。
在日常城市环境中,这项能力的存在感可能并不会很强,但它的意义就在于万一,在普通网络彻底不可用的意外状况下,给通讯多留一分可能性。
以上就是全部内容,喜欢的话记得收藏本站,我们将持续为您带来更多精彩内容。
更多华为攻略,请查看#华为攻略合集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