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3日快科技消息,近段时间新能源汽车起火频发,而对于用户来说,如果只是将原因单方面归到车企方面似乎多少有些不妥。
近日,万商天勤(上海)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崔帅帅接受采访时表示,新能源汽车,尤其是电池起火事故的责任认定,远非谁造电池谁负责那么简单,其复杂性源于技术跨学科与责任链条的多元化。
电池的热失控可能由电芯内部缺陷、电池管理系统(BMS)故障、外部碰撞或充电管理异常等多种因素单独或共同引发,唯有通过权威、专业的第三方鉴定才能逼近真相。
崔帅帅指出,争议焦点通常围绕几个层面展开:是电池生产商的设计制造缺陷,还是整车厂在电池包集成、热管理系统设计或整车安全防护上的不足?同时,车主的用车历史,如是否存在私自改装、不当充电或意外损伤等,也可能成为责任分摊的考量因素。
对于用户来说,如果你的电车起火想要维权,首先首先是官方文书,包括消防部门出具的《火灾事故认定书》,如涉及交通事故,由交管部门出具的《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》,这两者是界定事故原因与责任的权威文件。其次,记录下事故全过程的现场视频,如监控录像和行车记录仪影像,是还原事实的最直观证据。
此外,车辆及车内财产损失、乃至人身伤害相关的各类票据、证明文件,也应系统性地整理保存。
在证据完备的基础上,消费者可以采取多路径并行的维权策略。其一,是直接通过法律渠道提起诉讼,既可依据《民法典》向产品的生产者及/或销售者主张侵权赔偿,也可基于买卖合同关系,向销售方追究违约责任,要求其进行修理、更换、退货及赔偿损失。
其二,是及时向保险公司报案索赔。此外,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、消费者协会等机构进行投诉举报,也是推动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之一。

以上就是全部内容,喜欢的话记得收藏本站,我们将持续为您带来更多精彩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