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吉游戏区块链,在这里您将看到关于区块链、比特币、以太坊等热门币种的详尽介绍、最新动态和实用攻略,助您快速入门不踩坑。以下是本文精彩内容:
从豪门贵公子到金融操盘手,郑志刚的人生剧本有多野?
咱们今天要聊的这位爷,那可是香港商界妥妥的"斜杠青年"。手握家族企业新世界发展的帅印十几年,突然在45岁巅峰期辞职跑去搞区块链——说的就是裕承科金董事长郑志刚。你可能会问:这哥们儿放着现成的百亿家业不继承,跑去收拾个亏损企业图啥?咱今天就扒开他的职场剧本,看看这位霸总转型背后的门道。
第一章:霸道总裁的职业转折点
要说郑志刚的人生上半场,简直就是电视剧里的标准男主设定。哈佛文学系毕业,27岁操盘新世界百货上市,30岁搞出全国知名的K11艺术购物中心。可就在2024年9月,他突然宣布辞任家族企业所有职务,转头接手当时年亏损38亿的裕承科金。
这里头有个关键转折:2020年他以个人名义向裕承科金前身民众金融科技注资2.81亿港元,硬是把这家停牌企业从退市边缘拽回来。你猜怎么着?接手第二年就让亏损收窄89%,第三年直接盈利27.7亿。这种操作就像打麻将连胡十把清一色,没点真本事真玩不转。
第二章:金融老司机的经营秘诀
郑志刚管理企业有套"三把斧"绝活,咱们普通人也能偷师两招:
专治各种不服的止损术:2023年果断砍掉年亏损5.2亿的保险经纪业务,集中火力搞区块链和数字资产。这招好比打游戏及时换装备,绝不跟烂业务死磕。
借鸡生蛋的融资经:通过发行房地产证券代币(STO),把香港铜锣湾的写字楼变成可分割交易的数字资产,半年募集资金超12亿港元。
给技术宅发奖金:要求技术团队每年必须落地3个区块链应用场景,完成目标全员分红20%。
他办公室挂着幅字:"宁在直中取,不向曲中求"。这话用在商场上,就是专挑别人不敢碰的硬骨头啃。
第三章:从地产大亨到数字先锋
郑志刚最近三年在忙活啥?看这几个动作就明白了:
有次他在论坛上开玩笑:"以前我家老爷子说地产是百年基业,现在我看区块链才是千年大计"。这话虽然夸张,但也能看出转型决心。
第四章:争议与破局
当然,这位爷也不是没栽过跟头。2024年新世界发展爆出200亿亏损,他连夜开直播解释:"这里头160亿都是资产折旧,咱账上现金可还躺着300亿呢"。结果第二天股价还真稳住了,你说气人不?
现在他主推的"现实资产代币化"模式也面临质疑。有专家说这就是新瓶装旧酒,他直接甩出数据:通过STO融资的项目,违约率比传统债券低23%。这种用事实打脸的作风,确实很"郑氏风格"。
第五章:大佬的AB面人生
别看他现在满嘴区块链,七年前还是个只用黑莓手机的"科技小白"。疫情隔离期间突然开窍,不仅学会视频会议,还成了抖音百万粉博主。最绝的是蓄起络腮胡改变形象,理由是"居家办公省了剃须时间"。
管理风格更是反差萌:要求高管每天写手写日报,自己却用AI分析经营数据;给00后员工设电竞室,但开会迟到1分钟就扣奖金。这种传统与现代的混搭,就像他常说的:"守得住经典,才当得了网红。"
个人观点时间
说实话,郑志刚这种级别的企业家转型,绝不是简单的"玩腻了换赛道"。你看他布局的数字港币、房地产STO,都是瞄准香港金融改革的风口。现在全球50%的区块链人才都在往香港跑,他这步棋至少提前布局了三年。
不过话说回来,传统企业转型最大的坎儿,不是技术也不是资金,而是掌舵人的认知迭代。就像他当年力排众议搞K11艺术商场,现在押注区块链照样需要这种魄力。咱普通打工人虽然学不来人家资源,但这种"既要又要还要"的破局思维,值得揣摩学习。
(注:文中数据来自公开报道及企业财报,投资有风险,决策需谨慎)
(免责声明:本文仅为经验分享和信息梳理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