币圈新手入门教程
用户
  • 文章
  • 用户

开启精彩搜索

首页> 资讯> 正文

比特币与以太坊:谁更值得成为数字资产的核心配置?

当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搭建数字资产财库,比特币(BTC)和以太坊(ETH)成了绕不开的选择题。

0?wx_fmt=png&from=appmsg

一开始,大家更爱比特币。毕竟它那套货币政策太让人安心了——发行量固定,总量就2100万枚,简直是为"价值存储"量身定做的。但最近风向变了,不少新兴的数字资产财库(DAT)开始重仓以太坊,理由很简单:ETH能玩的花样更多,赚钱速度可能比比特币快得多。

以太坊的"财技":比比特币多一手牌

比特币财库想增持,无非几种办法:融钱买币、玩期权对冲,或者把币借出去收利息。这些路子,以太坊财库也能玩,而且还多了好几招:

质押挖矿:把ETH质押到以太坊网络,既能帮网络维稳,还能赚通胀增发的币和交易费分成;

DeFi套利:去去中心化金融平台做流动性挖矿、套利交易,年化收益有时能跑赢比特币的借贷利息;

灵活调整:以太坊的生态工具更多,比如可以用合成资产对冲风险,或者参与DAO投票拿额外奖励。

简单说,比特币像个稳健的储蓄罐,而以太坊更像个能自己生钱的理财账户。但真正让ETH底气变足的,不是这些"财技",而是它这几年悄悄完成的两次"经济改革"。

两次关键升级:以太坊从"通胀"变"通缩"

2025年7月30日,以太坊刚过完10岁生日。回看这十年,它的通胀率变化堪称"逆袭":

刚诞生时,以太坊通胀率14.4%,比比特币的9.3%高一大截,当时不少人吐槽"ETH印太多,不值钱";

2021年EIP-1559升级:给ETH加了个"销毁机制"——每次转账的基础手续费会被直接烧掉。这意味着,用ETH的人越多、转账越频繁,ETH总量反而会减少;

2022年合并升级:从"挖矿"(PoW)改成"质押"(PoS),不用再靠增发大量ETH奖励矿工。每天新增ETH从1.3万枚暴跌到1700枚,通胀率直接腰斩。

效果立竿见影:2023年3月起,以太坊通胀率正式低于比特币。到现在,ETH总量只增长了0.2%,而比特币增长了3%。最夸张的是2022年10月到2024年4月,ETH总量还硬生生减少了50万枚,相当于年化通缩0.25%。

反观比特币,虽然2024年4月的"减半"让通胀率降了50%,但目前0.84%的通胀率还是比ETH的0.38%高。按这个节奏,比特币要到2028年才能把通胀压到ETH当前水平。

比特币的隐患:矿工和持有者的"利益争夺战"

比特币的"减半机制"看似完美,却藏着一个绕不开的问题:安全预算。

比特币网络的安全靠矿工维护,而矿工的收入来自两部分:交易费和通胀增发的新币。去年数据显示,矿工从通胀里赚了146.4亿美元,而交易费只有2.78亿美元——说白了,矿工主要靠"印新币"赚钱。

但每4年一次的减半,会让新币奖励砍半。这意味着,要么比特币价格暴涨,让矿工靠更少的新币也能回本;要么,网络只能靠交易费维持安全。可现在交易费连零头都不够,怎么办?

有人提议:让比特币硬分叉,重新提高通胀率。这招要是真用上,就有意思了——比特币一直嘲讽以太坊"政策太灵活",结果自己也得改规则;更重要的是,这相当于让比特币持有者"交税"补贴矿工,谁吃亏谁占便宜,一目了然。

反观以太坊的PoS机制,验证者的收益主要来自质押奖励和交易费分成,和ETH持有者的利益是绑定的:币价涨了,大家都赚钱;网络用的人多了,交易费销毁越多,币越值钱。不存在比特币那种"矿工靠印新币赚钱,和持有者利益冲突"的问题。

终极较量:谁的规则更偏向持有者?

比特币常说自己"规则不变",但真到了安全预算不够的时候,改规则几乎是必然的——而任何改动,都可能让一部分人受损。

以太坊看似"改得勤",但每次升级都要经过社区投票,持有者能直接参与决策。比如EIP-1559和合并,本质上都是通过减少增发、销毁代币,让ETH更值钱,这显然更符合持有者的利益。

现在的数字资产财库已经开始用脚投票:与其抱着"绝对不变"的比特币,不如选择更灵活、更能为持有者创造价值的以太坊。

或许未来某天,人们会发现:ETH不仅是更好的理财工具,更是比BTC更靠谱的长期资产。毕竟,一个始终把持有者利益放在首位的经济体系,很难不被市场青睐。

免责声明:本文所述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。投资者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,理性看待加密货币投资,切勿盲目跟风。

©版权声明
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,同时本站内容仅代表我们个人的观点,均不构成投资建议。

THE END

相关推荐

风险提示

防范以"虚拟货币""区块链"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

----银保监会等五部门

热门百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