币圈新手入门教程
用户
  • 文章
  • 用户

开启精彩搜索

首页> 资讯> 正文

摩根大通再挥数据刀:加密巨头 Gemini 遭 "断供"、银行霸权何时休?

凌晨两点的推特,总不缺大瓜。

7 月 26 日,Gemini 联合创始人 Tyler Winklevoss 对着屏幕敲下一串怒怼的文字 —— 起因是摩根大通突然翻脸,不仅拒绝给 Gemini 提供数据服务,还放话 “暂停重新接纳 Gemini 为客户的计划”。

0?wx_fmt=png&from=appmsg

这不是传统金融巨头第一次对加密平台亮刀子,但这一次,刀架在了 “数据” 的脖子上。

数据成了新战场:小摩的 “盘外招”

在金融圈混,数据就是命脉。

对加密平台来说,用户的银行数据更是重中之重:KYC 信息全不全,直接关系到风险防控;交易记录清不清晰,决定了用户画像准不准。就像超市需要知道谁爱买可乐、谁总囤纸巾,Gemini 也得靠这些数据给用户 “量身定制” 服务。

但获取这些数据的渠道,捏在摩根大通这类传统银行手里。

之前,Gemini 能通过第三方平台 Plaid 免费拿到用户的银行数据,这事儿本是行业常态。直到 Tyler Winklevoss 忍不住吐槽:“摩根大通先是掐断了免费通道,现在居然要对金融科技公司收天价数据费!”

话音刚落,小摩的 “反击” 就来了 —— 不仅数据服务停了,连 “重新合作” 的门都焊死了。更扎心的是,小摩还特意提了一嘴 “Operation ChokePoint 2.0”,仿佛在说:“别忘了,上次收拾你们也是这么干的。”

梦回 “窒息行动”:加密圈的噩梦重演?

提到 “Operation ChokePoint 2.0”,加密圈的老炮儿们多半会打个冷颤。

2023 年那波加密寒冬里,硅谷银行、Silvergate 这些加密圈的 “老朋友” 接连倒下。圈内人私下嘀咕:这背后怕不是拜登政府在给银行施压,逼着它们跟加密公司 “一刀两断”?

后来 a16z 创始人 Marc Andreessen 在播客里爆了猛料:“这行动就是针对‘不受待见’的科技公司,4 年里 30 多位创始人的银行账户被关,根本没理由!” 马斯克都忍不住转发:“太离谱了。”

那会儿,加密公司想找家银行开户比登天还难。有的公司刚融到资,钱却转不进来;有的发工资都得绕好几个弯,生怕银行突然 “断网”。用 Frax Finance 创始人 Sam Kazemian 的话说:“我们就像走钢丝,不知道哪步踩错就会掉下去。”

直到今年 3 月,特朗普在加密峰会上拍板:“终结这破行动!” 加密圈才喘了口气。可现在小摩这手操作,怎么看都像是 “窒息行动 2.0” 换了件马甲?

法规成了 “挡箭牌”?小摩的算盘打得响

按理说,美国有部《消费者金融保护法》,专门管这事。

2024 年,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(CFPB)出台了个 “开放银行规则”:只要用户同意,银行就得免费把数据转给其他金融平台(比如 Gemini)。目的很简单 —— 让竞争更公平,别让银行一家独大。

但摩根大通偏不按常理出牌:“规则说要免费?行啊,数据给你,但得掏钱买。”

更绝的是,银行家们还在偷偷抱团 —— 美国银行家协会最近联名给监管机构施压,要求暂停 Circle、Ripple 这些加密公司的银行许可证申请,理由扯得很:“透明度不够,有法律风险。”

这话连加密银行 Custodia Bank 的创始人 Caitlin Long 都看不下去了:“真怕风险?那银行咋不自己转型成信托公司,拿着更低的资本要求跟我们抢生意?”

结语:传统金融与加密的战争,摊牌了

Gemini 和小摩的恩怨,说白了是场 “新旧势力” 的掰手腕。

一边是执掌华尔街霸权的摩根大通,手里攥着数据、渠道、监管人脉;另一边是想改写规则的加密平台,靠着技术和用户信任硬闯。

现在,稳定币法案、反 CBDC 监控法案陆续通过,双方的战场从 “能不能合作” 变成了 “谁能主导未来金融”。是银行继续用数据当武器 “卡脖子”,还是加密平台能撕开一道口子?

或许,特朗普那句 “终结窒息行动” 的承诺,会成为这场战争的关键砝码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这出戏,才刚到高潮。

免责声明:本文所述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。投资者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,理性看待加密货币投资,切勿盲目跟风。

©版权声明
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,同时本站内容仅代表我们个人的观点,均不构成投资建议。

THE END

相关推荐

风险提示

防范以"虚拟货币""区块链"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

----银保监会等五部门

热门百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