币圈小当家
2025-07-09 15:12:01
师爷聊热点:
接着昨天我分析里面说的做一点延续,前几天说了本周市场的焦点是关税。但现在市场的关键又不是关税了,而是通胀。川子那些关税动作,说人话就是吓唬市场的。
真要砸下来早就砸了,现在拖着不动,市场已经免疫了。除非他突然发疯,8月1号前直接执行,那还值得警惕,否则目前影响就是情绪层面的,顶多打打嘴炮。
但通胀不一样,一旦下周CPI数据爆了,联储的降息预期可能就直接没了。这事的影响远比什么贸易战大得多。川子这边还搞大漂亮法案,美联储也可能换人。
要是这些事一起上,市场通胀预期飙升,那风险资产压力就真来了。说白了现在不是关税打没打,而是通胀扛不扛得住,这才是接下来一个月的核心矛盾。
回到行情,昨天忘记说了大饼107K两次测试都没打穿,清也清不下去,那就是没想让它跌。看看数据就知道现货溢价在掉,资金费率反而在涨,这说明了什么?
说人话就是合约多头在硬托盘,不是因为市场想涨,而是下边没人接,或者说上边的空头流动性更香。这种情况下去盲目做空,只能是送人头。
所以我的看法很简单,107K不破就继续看多。要真破了,再空到105.8K也不迟。趋势结构没有新低,那还空啥?
我更期待的是七月能把113K以下的空头清掉,那时候才是真正多头起飞的时机。破不破新高无所谓,重点是顺势而为,不要提前下注赌拐点。
再说说以太吧,也有点意思。主力资金从大饼流到了以太,这种事不多见。以太和ETH/BTC已经盘整快两个月了,再不走方向也不现实。而且ETF和美股公司天天在买,SBET也涨个不停。
而看看4小时级别周一凌晨回踩2514关键位后拉升,冲到2600小级别前高附近。上方2680-2740大级别阻力依旧凶狠,订单簿显示2600阻力被反复冲击已显萎缩,向上突破概率加大。
但2740以上抛压如山,2720挂单厚实,短期想一口气干到2800+也不太现实,3000也有机会但不是短期。我看中短期合理的位置也就是在2740附近,激进选手悠着点!
师爷看趋势:
阻力位参考:
第二阻力位:109700
第一阻力位:109100
支撑位参考:
第二支撑位:108300
第一支撑位:107800
先参考前期价格在107.8K到108.3K的盘整区间,也是短线关键支撑区域。当前有短期上行趋势线支撑,同时可关注200日均线走势。
107.8K到108.3K区间叠加200MA是当前多空博弈的关键区域,若能突破当前持续测试的下行趋势线,短期则会出现快速拉升。
第一压力位109.1K一旦被突破则会先突破下行趋势线引发短线拉升,建议观察价格是否在109K到109.1K之间企稳,若企稳则可介入短线多单。
若价格成功突破第一压力并企稳在109K附近,后续则可继续看多。但在109.7K附近时需关注RSI是否进入超买区域,提防短期回调。
第一支撑位108.3K也是200MA所在区间,若日内不跌破此区间,上方压力线则会再次进行测试。周末横盘区间的下沿是当前的重要支撑带,若跌破,短期则会进一步下探,短线可在107K附近分批低吸。
7.9师爷波段预埋:
做多入场位参考:107000-107800区间分批多 目标:109700-109700
做空入场位参考:109100-109700区间分批空 目标:108300-107800
如果你真心想从一个博主那里学到东西,那就得持续关注,而不是看几次行情就妄下定论。这个市场充斥着表演型选手,今天多单截图,明天空单总结,看起来“次次抓顶抄底”,实际上全是马后炮。真正值得关注的博主,交易逻辑一定是前后一致、自洽且经得起推敲的,而不是行情动了才来跳大神。别被浮夸数据和断章截图迷了眼,长期观察、深度理解,才能分辨谁是思考者,谁是造梦人!
©版权声明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,同时本站内容仅代表我们个人的观点,均不构成投资建议。
比特币突破牛市旗形后走势分析:双底形态预示上涨可能,但需警惕钻石顶部回调风险。Pump.fun代币发行计划突现又撤,6亿资金募集引发市场争议,社区对项目可信度存疑。
长路说币分析以太坊近期行情走势,指出7.10日反弹至2630附近后承压回落,目前围绕2605震荡。技术面显示可能回踩2545-2565支撑位,若无法突破2630压力或将形成双顶形态。建议关注2525-2550支撑区间,等待突破信号。
探索AI智能体与Web3的融合如何重塑数字生态。从去中心化架构到多智能体协作,分析技术突破、应用场景及治理挑战,展望人机共生的未来网络格局。
币圈全天交易不停歇,如何平衡时间与心态?本文分享高效管理策略,助你在波动市场中保持冷静,合理安排作息,避免情绪化决策。
如何分辨数字货币是"空气币"还是优质项目?教你识别关键指标,避免盲目跟风,找到真正有价值的区块链项目。
探索以太坊未来发展蓝图,聚焦区块链安全、隐私保护和去中心化愿景。文章解析以太坊基金会的战略调整,探讨如何应对AI、监管等挑战,实现模块化设计和全球互操作性目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