币圈新手入门教程
用户
  • 文章
  • 用户

开启精彩搜索

首页> 资讯> 正文

机构入场或改变周期?加密牛市或延至2026年

在加密市场中,“四年周期” 几乎成了共识 ——2013 年、2017 年、2021 年的周期顶点间隔约四年。但这一次,随着机构资金大规模入场,这个规律可能被打破。到底是延续旧周期,还是开启新节奏?我们不妨从多维度聊聊这个话题。

先明确一个前提:没人能精准踩准周期顶点

周期顶点往往藏在短期交易图表里,来得又快又突然,等长期图表显现时早已过去。日内交易者可能频繁预测顶点,但大多脱离整体市场背景,意义不大。我经历的周期不多,只是分享观察和思考,最终决策还得靠你自己 —— 毕竟市场瞬息万变,观点也会随新数据调整。

支持四年周期延续:历史规律难轻易打破

翻开历史图表,2013 年 12 月、2017 年 12 月、2021 年 11 月的周期顶点,间隔约四年,模式异常清晰。

图片

这种规律能持续,核心原因有几点:

心理共识太深:四年周期已成加密市场的 “集体记忆”,大家默认按这个节奏操作。

自我实现的预言:市场越信周期,越可能在预期时间点集体抛售,叠加隐性杠杆(比如数字资产财库的潜在风险),容易真的砸出顶点。

减半效应关联:比特币减半带来供给冲击,历史上常在顶点前 12-18 个月发生,本周期虽更多是 “故事驱动”,但仍有影响力。

简单逻辑更可靠:奥卡姆剃刀原则说,已成功三次的模式,没必要强行复杂化。

当前比特币从底部涨了不少,明显进入周期中后段,按规律可能正靠近顶点窗口。

认为周期或延至 2026 年:市场结构真的不一样了

但问题来了:机构主导的周期,能和前两次散户主导的周期一样吗?我相信周期存在,但可能因新因素延长,核心差异在这几点:

1. 机构和散户的 “操作风格” 完全不同

现货 ETF 带来全新流动性,资金进出更稳,和传统交易所散户 “追涨杀跌” 的波动逻辑不一样。

机构获利了结更 “佛系”,不易恐慌抛售;散户则易受情绪影响,让周期波动更剧烈。

2. 老指标可能 “失灵” 了

过去分析周期的工具(如 NVT、MVRV)都是基于散户市场,机构来了之后,“过度上涨” 的定义变了。比如比特币以黄金计价还没超上周期高点,很难说已到泡沫状态。

图片

3. 监管环境彻底转向

本周期美国和 SEC 对加密更接纳,机构入场有了清晰框架。前两次周期曾因监管打击(比如 2018 年 ICO 整治)终结,现在这种系统性风险大幅降低。

4. 美联储主席交接或拖长周期

美联储主席鲍威尔 2026 年 5 月卸任,特朗普预计 2025 年底提名新主席。

图片

历史规律显示:主席提名后市场常上涨,上任时易调整 —— 耶伦交接时标普跌 6%,鲍威尔接任时跌 12%。按这节奏,2025 年底提名可能让牛市延续到过渡期,2026 年 5-6 月交接时才波动,刚好可能和周期顶点重合。

5. 市场 “钱袋子” 更稳了

货币贬值担忧催生新需求,不止靠传统风险偏好驱动。

稳定币市值持续增长,相当于加密市场的 “弹药库” 充足。

图片

比特币需求来源也更广了:ETF、数字资产财库、养老金等,比以往更分散。

什么可能让四年周期 “照常上演”?

数字资产财库杠杆风险:如果这些机构被迫快速清算杠杆仓位,可能压垮买方,改变市场结构。目前部分财库的调整后净值已大跌,值得警惕。

宏观 “黑天鹅”:通胀再升温可能冲击市场,但目前经济还处于 “金发姑娘状态”(稳定且利率适中),暂无迹象。

周期顶点还缺啥信号?

没到 “狂热时刻”:市场仍偏谨慎,每次跌 5% 就有人喊 “顶”,这种状态已持续 18 个月,缺乏一致看涨的狂热。

稳定币还在 “添燃料”:过去周期顶点前 3-6 个月,稳定币供应会停滞。现在稳定币还在涨,说明市场 “弹药” 没断。

我的观点:更倾向 2026 年见顶(但随时可能变)

四年周期数据少(仅三次),机构入场已彻底改变市场结构。美联储主席交接可能让 “金发姑娘状态” 延续到 2025 年,这对和宏观高度相关的加密市场很重要。

大家越信四年周期,结果可能越不一样 —— 毕竟市场大众很少能精准预测行情。但我也承认,规律没被打破前仍可能延续。

现在比特币主导地位下降,我会在超涨山寨币中获利了结,但仍持有比特币,相信它 2026 年能创新高。记住:不管大周期如何,你的山寨币可能随时到顶。

最后想说:别纠结 “卖在顶点”,制定策略更重要

四年周期是 2025 年见顶的最强论据,但机构入场、美联储交接、缺乏狂热信号,都暗示周期可能延至 2026 年。未来变化多,不必太固执。

没人能精准踩顶,制定系统化退出策略才明智。持仓量要让你睡得着,赚了钱 “卖早了” 也完全 OK。

欢迎不同观点 —— 写这篇不仅是帮自己决策,更是想在交流中学习成长。

©版权声明
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,同时本站内容仅代表我们个人的观点,均不构成投资建议。

THE END

相关推荐

风险提示

防范以"虚拟货币""区块链"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

----银保监会等五部门

热门百科